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李忠杰
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以五年计划(后改称五年规划)为主的整个规划体系来落实和推进的,我把它称作“中国规划”。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及其优越性,相当程度体现在中国规划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组织实施好五年规划和其他各种规划。
(资料图片)
五年计划(规划),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骨架,也成为中国各种发展战略的载体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启动,我国制定和实施了5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成绩显著,后4个计划之路艰难曲折。改革开放后,我们没有抛弃五年计划的方式,而是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内容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六五”计划第一次将国民经济计划改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社会建设纳入了计划范围。二是逐步将计划区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将五年计划改成了指导性计划,所定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三是计划制定更加及时,改变了长期以来边制定边执行、先执行再通过的被动状况。四是扩大了企业和地方的自主权,下放和减少了中央特别是计划委员会的权力。计委主要侧重于规划制定、宏观调控,而不是干预日常经济运行事务。五是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制定五年计划(规划)的制度和程序,每个五年计划(规划)都形成了正式文本,完成了法律程序。六是开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和实施中长期计划,“九五”计划就是第一个这样的计划。七是“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到“十四五”规划期间一共制定了4个五年规划。八是“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约束性指标,主要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两大类,其他指标则大都为预测性和引导性。经过以上改革,五年规划以新的面貌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新的重大作用。
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中国规划的最新版本。前前后后的14个五年计划(规划),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骨架,也成为中国各种发展战略的载体。所有这些计划和规划,都是逐步向现代化迈进的蓝图。即使在实施中遇到过一些困难和波折,但都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
制定和实施以五年规划为主的中国规划,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特方式
中国规划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大、严密的规划体系。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发展规划由“三级三类”构成。“三级”,即国家、省、市县三级;“三类”,即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三类。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这段话,是对国家规划体系的权威和准确的界定。具体来说,在某些特定时段,在制定五年计划(规划)的同时,还制定了一些较长时段的远景目标或远景规划纲要。如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1991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除了上述这些规划外,国家和地方还陆续制定了一些与之配套的单行的专项规划,细化、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这些专项规划,有的是区域性的规划,有的是某一个领域和专门事项的规划。而所有的规划都要通过年度计划一步步推进。早在“一五”计划时,国家就提出了五年计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问题。以后,凡五年计划都要有每年的年度计划,每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包含这方面的内容。
所有上述这些规划、计划,性质和内容不尽相同,但组合起来,就把治国理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小事务组织得井井有条。这种中国规划,充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智慧。简要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党的领导,所有规划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并由党的中央全会甚至党代会通过后提出建议;依法治国,所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都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批准实施;人民中心,所有规划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从解决温饱到美好生活的需求;实事求是,任何规划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有半点虚假和夸大,如有差错都要及时调整;整体谋划,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用不同类型的规划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包揽其中;长短结合,主体是5年,长的到100年、70年、50年、30年、10年,短的到每一年、每件事;扎实推进,所有的规划都要具体实施,确保完成,期中有检查,结束要总结;改革创新,从计划到规划,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每一个规划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制定和实施以五年规划为主的中国规划,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特方式。它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既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目标,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需要;既统筹了宏观全局,又突出了问题导向;既顶层设计,又问计于民;既坚持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又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中国规划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抓手和平台,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重大区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标签: